
當前位置: 首頁 > 政務(wù)公開 > 重點領(lǐng)域信息公開 > 災害事故救援信息公開 > 醫(yī)療救護與衛(wèi)生防疫
這群恩平疾控人 在距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戰(zhàn)斗
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,有些人站在離危險最近的地方,承擔著所有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咽拭子和血液采樣送檢工作,他們就是“健康守門人”——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采送樣檢測組工作人員。如今,記者走進市疾控中心,探訪了這群疫情防控戰(zhàn)線上的勇士。
早上8點25分,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采送樣檢測組就開始準備一天的工作。每次出發(fā)前,采送樣檢測組的陳亮、梁群優(yōu)、彭光健都會對仔細檢查裝備。
采樣檢測組人員在檢查裝備
采樣工作裝備
據(jù)陳亮介紹,他們進行采樣工作最重要的裝備就是一個國際標準的A類冷藏運輸箱;另外,還有采血箱和防護裝備箱。采血箱里面裝有采血管、采血針、止血帶、銳器盒等采樣設(shè)備;防護裝備箱里裝有防護服、病毒采樣管、乳膠手套、N95口罩等防護裝備。
當天的采樣對象住在恩平隔離定點酒店6樓,為了確保個人安全,采送樣檢測組人員沒有乘坐電梯,而是提著3個厚重的裝備箱,步行走上酒店6樓。空蕩蕩的樓道內(nèi),他們的腳步聲格外清晰。
采樣檢測組人員爬樓梯前往6樓進行采樣作業(yè)
對于疾控中心的檢驗人員而言,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那些可能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樣本接觸。今天,負責具體采樣操作的是陳亮和梁群優(yōu),在進入采樣區(qū)域前,他們需要做好絕對的個人防護,依次穿戴N95口罩、帽子、護目鏡、防護服、鞋套、第一層乳膠手套、第二層乳膠手套,保證接下來的所有操作必須在生物安全二級防護下進行。由于步驟繁瑣,他們穿著防護裝備時,需要互相監(jiān)督保證穿戴順序和方法正確,整個過程要花費20多分鐘。
陳亮(右)和梁群優(yōu)(左)穿戴防護裝備
在進行實際采樣時,兩人每一步的操作都像在“走鋼絲”,既要快速準確,又要動作輕柔。采完的樣本被多層密封包起來后,放入印有“感染性物質(zhì)”黃色警告標志的樣本冷藏運輸箱中。
陳亮進行采樣操作
由于護目鏡戴久了容易起霧影響視線,這加大了細致采樣操作的難度,嚴重影響了采樣效率。此時,一旁的彭光健必須目不轉(zhuǎn)睛地盯著陳亮、梁群優(yōu)的操作,并不時地提醒兩人各種注意事項,確保所有的操作都在安全規(guī)范的情況下進行。
從9點30分進入采樣區(qū)域,到11點順利為3人完成采樣,足足持續(xù)了1個半小時。完成采樣后,如何脫下身上厚重的“裝備”也是十分講究。
陳亮表示,在采樣操作時和對方都是近距離接觸的,所以在采樣結(jié)束后脫下防護裝備的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,包括脫衣順序和消毒次數(shù),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,互相監(jiān)督、互相配合。
用消毒液徹底消毒雙手后,兩人開始按順序脫掉身上的防護服。每當完成一項步驟,兩人都需要重新將雙手消毒,再進行下一步操作。當兩人摘下布滿水霧的護目鏡后,他們的臉上出現(xiàn)了一圈清晰可見的壓痕,而他們頭上的防護帽也早已濕透。
陳亮臉上清晰可見的壓痕與汗水
在完成一系列繁瑣工序后,3人小組重新戴上新的一次性醫(yī)用外科口罩,把收集到的樣本和醫(yī)療廢物袋帶回市疾控中心處理。
據(jù)了解,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采送樣檢測組一共由12人組成,每天他們都站在離新冠病毒最近的地方,與時間賽跑,與疫情斗爭。作為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采送樣檢測組的組長和一名有著13年黨齡的共產(chǎn)黨員,陳亮非常清楚自己肩上的責任。
市疾控中心副主任、病原微生物采送樣檢測組組長 陳亮:“雖然工作難度較大,但必須要去做,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。每當有采樣的需要,我們采送樣檢測組都會第一時間到達現(xiàn)場做好采樣工作。”